|
赵匡胤建立的北宋,实际上是摘了郭威和柴荣两代比较努力的君主的桃子。在大唐崩溃后,出现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,但是比南北朝时代唯一好一点的是,游牧民族此时进入中原没有上次那么激烈,虽然有沙陀人等,成为中原霸权的新玩家,却因为被赐予李姓而自认为是大唐的正宗传人。五代十国本身延续的时间比较短。只有72年,远非大乱了400多年的南北朝可比。到了五代后期,除了北方和西北少数苦寒之地外,全国重新统一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。而川中相对封闭,基本没有受到唐末以来混战的破坏。当赵家的军队开进川中的时候,盆地内部的割据政权,稍微抵抗了一下,就被宋军歼灭了5000人,迅速兵临成都城下,只能开门投降,避免了一轮战争破坏。这就是所谓“十四万人齐解甲兵,更无一人是男儿”。这个结果,结合当年刘璋和刘禅的投降,都说明四川盆地虽然有蜀道之险,天高皇帝远,但是一旦中原的军力渡过大巴山,那么几乎只有接受被统一一条路。
好在不论在三国时代还是在北宋初年,川中的被征服,都是国家内部的统一,因此战争的破坏性相当有限。1000年内,四川盆地内部的人口一直在正增长,繁荣程度也不低。整个北宋时期,北方有幽云十六州问题和对辽和西夏的边境战争。但是川中基本没有受到影响。到北宋末年,出现了颠覆性的靖康之耻,北宋灭亡,金兵屡次南下,宋政权只好忍辱南渡。经过岳飞等将领的抵抗,南宋和金朝逐步形成了力量平衡。最后双方进行议和,宋朝把东起淮河,西到大散关的北方领土全部放弃。这个耻辱的条约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川中。不过盆地内的千年好日子,在议和仅仅100多年后,还是走到头了。这是因为金人还没走,又来了更加凶猛的蒙古人。蒙古在灭亡金朝以后,立即兵分几路,水陆并进大举攻宋,被阻隔在中路的襄阳好几年。忽必烈采取战略大迂回的策略,先从川西高原南下,征服了南召,在战略上抄了南宋的后路。
但是蒙古铁骑想征服四川却没有那么简单,仅仅一个小小的合州钓鱼城,蒙古主力居然用了几十年都没有拿下来,还搭上了蒙哥汗。这个事件影响深远,导致蒙古帝国的最终分裂,形成了后来的元朝和另外的4大汗国。而直到南宋的首都临安被攻下,钓鱼城都没有被攻破,最后和平的解除了武装。因此四川钓鱼城,是蒙古征服世界史上,少有的没有被撼动的硬钉子!虽然钓鱼城没有被攻下,但是常年的战争给川中带来了严重破坏。南宋末年盆地内上千万以上的人口,到元末明初,只剩下不到百万人。
大明建立后,川中的局势逐步稳定,社会秩序和人口也逐步恢复正常。不过直到明末,川中户籍人口大约只有400万人,并没有恢复到宋末1000万人口的最高水平。而更大的麻烦却又来了!明末的大规模天灾人祸,直接殃及了四川!爆发自陕西的农民起义军多次入川。最严重的是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到来。历史上一直有张献忠屠川说。四川在明末的人口大灭绝,是不是完全由张献忠造成?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。不过张献忠显然没有在四川做什么好事。这次彻底的人口灭绝,此人恐怕至少要负50%以上的责任。张献忠大西政权不久失败,清军前后脚入川。此后清政府就把四川大破坏的责任完全推到了张献忠的身上。其实清军在入川十几年后,才彻底肃清了盆地内的抵抗力量。因此川中人口大灭绝,清军的责任也同样不小,若是前面的张献忠就把人都杀光了,那么后面的十几年,难道是一群异形在坚持抗清?
说到底,这次上万年来,对川中空前绝后的大破坏、大灭绝,张献忠和清兵,是老鸹飞到黑猪背上,谁也别说谁更黑!不过是张献忠迅速被灭,历史只剩清廷来写罢了。
到了康熙朝,全国的局面已经基本稳定,朝廷终于逐步向四川派出治理官员,而这些官员以前听说过的沃野千里、天府之国,到了实地一看,早就是地狱一般。诺大的四川盆地,居然只统计到了9万人口,不到宋末鼎盛时期的百分之一!人口实在太少,根本就收不到什么赋税。而且因为人少,大批耕地重新沦为林莽,野兽到处横行。清初,川中有大量野兽伤人甚至吃人的报道,而官府对此无能为力。面对这种荒凉破败的局面,刚刚上任的四川巡抚张德地,只好给年轻的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关键的奏折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