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本版 (1477)

今日蓬安 今日: 0|主题: 4391|排名: 1

蓬安相如故城——宋 家 老 屋!

609

主题

774

帖子

6860

积分

初二生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6860
坡上圣人 楼主 | 2018-12-6 09:50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坡上圣人 于 2018-12-6 20:31 编辑

[原创] 作者:宋学东(文/图)

           编辑:孙德明

         蓬安锦屏镇内西街上,矗立着四大通百年老屋。随着精心打造相如故城的步伐,2018年6月29日下午,象征着宋氏家族的宋家老屋,被拆除了。
        站在故城南门口,面对这乾隆五十五年的宋家老屋,我心潮翻滚;我依偎在一架昂然挺立的挖掘机身旁,亲眼目睹七、八名工人挥汗如雨,上房揭瓦、递瓦,把瓦片传运在大车上,一时间五味杂陈,各种情感油然而生。
        一八七八年,我们宋家的曾祖父的父母亲由于节衣缩食,含辛茹苦,终于积攒了一笔钱,在相如故城南门口对面,内西街8—14号,购置了四通十间瓦房。带着我曾祖父,从五十里外的正源场檬子垭,搬入这里经商,用后面两间房作醋坊,利用自己学到的米醋专长,做起了宋氏米醋生意。虽是小本经营,但由于米醋用料考究,质量上乘,一时间颇有名气,深受县内外顾客好评。
        上世纪初叶,宋家曾祖父又顺应时代潮流,在相如故城开办了首家“邮政代办所”,传递信件,邮寄物品,兼作米醋经营,日子还算过得去。
        上世纪二十年代初,我家祖父宋代荣,承继父业,一边办邮政业务,一边出售自作的米醋。很会处事和操持家务的宋家寿星——父辈的曾祖母因勤劳、豁达,身体素质好,九十九岁高龄才辞别人间,我们这一辈的曾祖母已先她而去,当然家中重担,就压在我祖父和二祖父身上。
        三十年代初,邮政业务收为国营,宋家失去代办资格,又改作作坊碾米,给蓬安中学校等用米大户加工大米,徒手用碾子推压,把稻谷加工成大米(那时没有加工机械)。有时又制作香蜡出售,或去城隍庙庙会上售卖,借此勉强维持一家十来口人的最低生活水平。
        南门宋家,虽不富裕显赫,但却朴实诚信,团结互助,忠厚待人,口碑甚好。
        解放前后,原周口小学退休教师章丕荣的家父,每到逢场天,从周口垭口上,挑担百货到我们宋家老屋门口摆摊售卖,此后,长达十多年,销路甚好,我们两家也因此交谊甚深。更可喜的是,我们三姑宋荣欣(当时任城关小学教师),在五十年代,与章父堂弟成婚。无独有偶,我的外祖父黎长云,因每场也在我们门前摆摊出售自家生产的碗豆条粉,两家由此熟识、了解,进而感情深厚,我们母亲黎治玉也与宋家家父成婚。这好似月下老人的老屋,见证也成就了这两段美好姻缘。
       1969年3月,我下乡当知青,曾问过健在的外婆:“您怎么眼睛一天总是落泪不止,擦泪不停呢?”外婆说:“当时黎家为了多产粮,就要多积自然肥,每年养了十几头大肥猪,只好做条粉生意,以便用粉水喂猪,我一天要烧几口大灶,茅茅柴烟就逐渐熏瞎了眼睛,几十年了,还流泪不停,哎……”我望着背驼,眼瞎而又慈祥可亲的外婆,一时哑然无语。先辈们为了生存,多么辛苦,多么勤劳啊!这是现在的后辈们无法深刻认识到的。
       宋家家风淳朴,崇尚耕读传家;尊重知识,家规严格,若有违犯,就打板子。我家二公,特别严厉。宋家为了节俭生活,定下了几条家规:宋家小孩子,一律不准吃晚饭,还要早睡早起,互相尊重,搞好团结。
        我大伯宋荣辉,因旧社会家中贫寒,初中未毕业,十六岁未到,就去邮电所接听电话,后学维修电话机。解放后,成了蓬安县电信部门固定电话的“检修权威”,带了一批骨干徒弟,他们现在还啧啧称赞不已。
        我父亲宋荣仲,小学毕业时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,在学校、公园里、南门州衙雍壁墙边,表演的话剧深受好评。
        解放前父亲因家庭经济困难,考上高中无法就读,去南充报考师范,听说要读三年,只得又改报南充岳才中学,因为该校开设了会计专业,毕业后找到相应专业岗位,就可以养家糊口,况且时间只读一年。由此,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,练得一手好字。毕业后回到蓬安,就到原陵江小学做代课教师,蓬安县委组织部原部长张伦德、县蚕业局局长陈凤泉等,就是我爸教的学生。他还利用每周星期日,早出晚归,去金溪镇税务所作兼职会计,获取报酬,贴补家用。
        解放后,我父亲一直在县农业局工作,系高级农经师,中共党员,他辅导的全县农村大、小队会计数以千计。任计财股长期间,廉洁奉公,并帮助几十个单位查帐,好评如潮。现蓬安县政府大门口的农业局办公楼,就是父亲八十年代监管修建的。
        三爸宋荣熙,五十年代考入西南政法大学,毕业后志愿援藏。在白玉县检察院工作三十年。八十年代,按国家政策回原籍,在蓬安县公证处工作,曾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。
        四爸宋荣嘉,一九五0年刚满17岁时,就考入设在南充的西南军政大学,读书仅半年,弃笔从戎,参加人民解放军,在云南省老河口当边防军时任排长,因工作成绩突出,曾受到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亲切接见。在这所大学校里,他认真学习,多才多艺。一九五六年转业到遂宁棉麻公司工作。后任办公室主任,高级经济师。
        五爸宋荣康在广安交通局工作,国道318线蓬安南燕到广安花桥段的“南花公路”,就是他主创设计的,后评为高级工程师。
        幺爸宋荣极,1959年川师大数学系毕业,任教于成都市工业学校,后调到成都市委党校任职,工作踏实干,对人又真诚,桃李满天下,人品皆称赞。
     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宋家祖辈从不重男轻女,再穷再苦也得让女孩子习文识字,上学读书,宋家姑婆就教过书。
        这可谓是新旧社会两重天。解放前,宋家父辈前两兄长无钱升学读书,过早放弃学业,挑起生活重担,饱尝人生艰辛;解放后,后边四兄弟及三个姑姑都上大学读书,以自己所学之长,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。特让我们遗憾的是,宋家父辈们从五0年起就再没聚集在一起过,没留有一张“全家福”。
        现任蓬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汤跃明的母亲蔡仁君姨,去年八十八岁高龄时,还津津有味地对我说:“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,我在县川剧团工作时,最喜欢和你们宋家几个姑姑耍,也爱到你们宋家后花园去耍,至今还留下了很多的美好回忆。”
       是呀,我们老屋后边的花园,虽不很大,但种有许多花草,栽了六棵广柑树,一株柏木树,这树是为了怀念与我父亲同生的双胞胎兄弟病亡,而专门种植的。寓意此柏树保佑我父亲身体健康,平安幸福。园内还种有枇杷树、翠竹、葡萄和兰花、菊花、绣球花……后屋还有一架碾米用的石磨,石磨边还有一个鸡笼,后头屋与前面正房之间有个小天井。夏天晚上,吃完又解暑热又方便可口的水煮炒米稀饭,一家人集聚在天井的竹床上纳凉、交谈,小孩子们则在倾听中进入甜蜜的梦乡。
       我们的后花园,也是我们少年时代的乐园,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。忘不了小时上葡萄架去手摘葡萄时,架子倒下压在身上的狼狈情景,忘不了随母亲挖地挑肥种萝卜的往事,忘不了秋天收白菜、摘丝瓜的乐趣喜悦。正是后花园部分改作了菜地,六一年左右才能平安度过三年困难时期。
        后花园那株高直的柏木树,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二0八五监狱征用后花园时,砍下来作了架漂亮的柏木床,那床陪伴着我们生活了五十多年。昨天下午,柏木床被拆下,人们拿走了,哎,我们的百年宋家老屋,我们的柏木床,您竟然在这美好时光中,与我们惜别了。
       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一幕幕难忘的童年趣事,永远记住养育并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百年老屋,永远记住祖辈、父辈们的艰苦创业和优良家风。永远记住几百年前宋家老祖宗创制的“正大光明,世代忠孝”等家训。
        再见,宋家老屋!再见,我们的根脉——陵江宋氏老家。你承载了宋家几代人的艰辛历程和幸福时光。你完成了历史使命,终于离开了我们,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和思念。
  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作者简介

宋学东,,1952年生,四川南充蓬安县人,六九年下乡当知青,后在蓬安县锦屏中学任初中语文多年,喜欢文学,爱好广泛。现蓬安县相如诗赋书画院秘书长(法人代表)。


1544060903006909_128.jpg
宋氏兄弟!

宋家老宅!
1544060984070338_265.jpg
IMG_20181206_092810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
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蓬安网 ( 网盛网络-蜀ICP备14023305号-4 ) |蜀公网安备51132302000021号 |QQ

Copyright © 2016-2021 蓬安全媒体服务中心. X3.4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