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观点:人工智能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激增,并对GDP产生通缩效应。从长期来看,技术革命的确会改善社会经济状况,但我们希望更深入地探讨当今生产力的本质是什么?它来自哪里?科技企业与非科技企业的生产力曲线有何不同?人工智能究竟会在哪些方面,以何种方式对这些生产力曲线产生最大影响?
本文摘编自光速全球合伙人Hemant Mohapatra撰写的《AI-The Last Employee?》一文。文章探讨了科技公司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资本支出(CAPEX)将如何在实质上通过提升生产力实现社会的一次巨大的财富转移。此外,随着企业对AI的深入应用,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将发生深刻变化。AI将逐步把企业的大量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,使利润表(P&L)更加灵活,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。
生产力=自动化+专业化
国家的生产力是其内部组织生产力的累积函数。人均GDP通常被视为衡量国家生产力的指标。从数学角度看,人均GDP的增长取决于GDP增长速度是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,或者人口减少是否快于GDP下降速度。虽然有些国家正面临人口下降的趋势,但我们更关注GDP增长本身。
关于光速光合推动GDP增长有两大独立的杠杆:
1、让更多的人口从事更高利润率的生产活动(即增加专业化程度)。
2、在相同的人口基础上,提高生产效率(即增加自动化程度)。
当一个国家同时提升专业化和自动化时,人均GDP增速最快。此外,没有足够的自动化,很难释放足够的资源来实现更高程度的专业化。正如我们将在后文中探讨的,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企业——专业化和自动化的提升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增长。
我们的直觉是,尽管企业的整体生产力会随着效率提升、流程优化和自动化而不断提高,但其边际生产力(Marginal Productivity)很可能不会同步增长。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:
规模效应的影响
当企业扩张到100倍规模时,单个员工的影响力已经不可能与早期员工相提并论。
|
|